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主办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2-0241
国内刊号:12-1117/G3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1401 人次
 
    本刊论文
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影响

  【摘 要】网络的发展使人们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公民通过网络的途径参与公共政策,对公民及政府都产生了广大而深远的影响。文章试图通过从公民和政府两大主体研究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而提出其政策, 以推动公民网络参与的有序化。


  【关键词】网络舆情;政府;公民;影响;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据资料统计,中国网民人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位居世界第2位。由于网络具有成本低、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使得网民数量的大大增加,已经对公众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消费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网络作为政府了解民意和传达民意的工具,它在一定情况下反映了民众的真实想法,政府利用网络舆情能够了解到公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迅速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从而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网络舆情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管理以及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网络舆情的充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一个社会的民主程度,一个社会越民主,往往网络舆情越发达。


  一、在网络环境下,分析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具体可以从政府和公民两个层面来考虑


  (一)网络舆情有利于政府收集公众信息


  网络媒体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空间,任何个人或组织都有权利在这个空间上进行自由讨论、参与政治或者表达利益诉求。网络舆情不仅暴露出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公众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因此,网络舆情有利于政府收集民众的心声,这就为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了研究平台。


  (二)网络舆情有利于政府合理决策


  作为公共政策的来源之一,多元化的网络舆情促进政府决策更加合理,通过完全开放的传播方式,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随时在网上发布自己的心声和行为。同时,政府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各方面的不同心声,从而促进了政府决策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三)网络舆情促进了公民参政


  公众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途径,也是实现自身权益的途径。政策制定者通过网络舆情能够了解公共政策的效果,为公共政策改进提供了方向和方案,是集思广益的渠道,是民主政治的良好途径。同时,公众参与了解公共政策的信息,可以使公众更加了解政府,既宣传了政策本身,也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与认同,因此减少了公共政策执行的阻力。


  (四)网络舆情有利于公民监督


  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执行具有有效的监督。网络舆情可以不断对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产生压力,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在公众的监督下,一旦公共政策执行者具有舞弊或不负责任的行为,都会遭到公众网络舆情的抨击,这对于公共政策的执行无疑是一个很有效的监督手段。


  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舆情也存在一些弊端


  (一)失真的网络舆情影响公共政策


  失真的网络舆情干扰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由于当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网络媒体为吸引更多的公众关注和点击量,往往不顾及舆论导向和真实情况,在网上随意编发一些道听途说或凭空捏造的消息,导致传播和报道的事件并不一定完全准确,可能会引起更加偏激的网络舆情,从而不利于政策制定者从网络中获取真实的信息,更不利于正确决策的制定。


  (二)公众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网络舆情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公众的综合素质仍待提高。公众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水平、理解能力、道德水平等。由于公民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往往容易产生不合理、不真实的网络舆情,而这些信息在网络上无法过滤,容易使政府政策制定者对公众舆情产生偏差。


  (三)网络舆情不易控制


  由于网络舆情是对外开放的,高度开放的网络空间内,信息进入标准太过宽泛,把关人员很难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因此很难对不合理、失真的舆情进行把控。


  规避网络公民参与缺陷, 维护和提供网络公民参与的良好平台,政府与公民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应该正确对待网络舆情,重视公民参与。政府作为政策制定的主体应该正确认识公民网络参与对于政策制定的重要作用,不能将网络舆情当做公众对政府的障碍,要将网络舆情作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智囊库,了解网络民意的重要渠道。


  2. 政府应提升对网络舆情真伪的辨别力,不要让网络舆论影响判断力。 网络信情能否有利于正确政策的制定,主要还在于于政策制定主体。因此,政府应开展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对于真假信息的辨别能力,索取合理的信息,从而保证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合理化。


  3. 政府应使网络系统法律化,保证网络舆情的规范性。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极大地削弱网络参与主体的责任,导致网络民意不能反映真实的民意,从而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规范网络法律法规是政府目前工作的当务之急,只有使网络舆情在法律的引导下趋于规范,才能促进政府政策的规范化。


  4. 提高公众在网络上的参政意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借助于网络这一渠道,激发了公民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参与政策制定的热情,以前一些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可以大胆地说出来,从而有利于公共政策的正确制定与执行,也有利于公共政策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燕华。试析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8(15)。


  [2] 万朝珠。网络环境下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思考[J].探索,2008(02)。


  [3] 崔利利。公民网络参与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理论导刊,2010(08)。


  [4] 地方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DB/0L].搜狐网,2009- 11-30.


  作者简介:周怡然(1991.07- ),女,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政府管理理论与绩效评估。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